垂柳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诗经君子于役夕阳西下,妇人怀远,一幅
TUhjnbcbe - 2025/6/13 8:49:00

《风·君子于役》是一首怀人诗,描绘地是一幅乡村晚景的画面。

黄昏来临之际,一切即归于平和、安谧和恬美。牛羊家禽回到圈栏,炊烟袅袅地升起,灯火温暖地跳动起来。忙碌了一天的妇人难得偷闲一下,只见妇人倚在院门前眺望着远方,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这不知是她第几次的倚门望远,她只知道每当黄昏时分,牛羊鸡禽归家之时,但有闲暇就是她倚门望远之时。妇人望着远方的道路发着呆,她的思绪早已飞向了更远处,飞到了那个她日思夜想的“君子”身旁,想看一看她的“君子”是否安好,有没有饮食可用,会不会忍饥挨饿。

夕阳西下,妇人怀远,一幅令人感伤的黄昏怀人景……

下面看一下原文

《君子于役》

[先秦无名氏]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hé)至哉?鸡栖于埘(shí),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huó)?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原文解析

先看“埘”和“桀”,《尔雅·释宫》:“鸡栖于弋为桀,凿垣而栖为埘”,用现代语讲,埘,就是在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桀,就是鸡栖的小木桩。

“如之何勿思?”怎么能不想念呢?如之何,就是如何,怎么能呢。

“不日不月”,不能拿日和月来计算,意思是为期漫长。

“曷其有佸?”如何才能相会呢?其,是语气助词。佸,相会。

“羊牛下括”,括,这里是到来,会合的意思。

清·许瑶光《雪门诗钞·卷一·再读〈诗经〉四十二首》:“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

清人许瑶光认为《君子于役》这首诗是开启唐代闺怨诗的鼻祖。

然把《君子于役》这首诗看作是闺怨诗未免有点缠绵无力之感,印象中的闺怨诗抒写的多是娇、贵妇人的愁肠百结。像“碧玉珠帘、春花秋月,旁边有个小丫头伺候着,斜倚栏干,眼望夕阳,叹几口气,做一首诗,诸如此类。”,而《君子于役》这首诗的主人公,却是结结实实的一位劳动妇女,养着牛羊,喂着鸡豚,丈夫又不在家,独自为了家里的老人孩子没日没夜劳作着,闲愁哪得功夫。所以连她的思念也是结结实实的,看着太阳渐渐落山,鸡上架,羊牛陆续回家,自己的那一位却是遥遥无有归期。招呼着一家人团团围着吃一顿饭,又倏忽想起自己的那一位,有没有吃饭,会不会忍饥挨饿。

《君子于役》这首诗,与其说是闺怨诗,倒不如说是田园诗来得更恰当些。

清代方玉润评此诗:“傍晚怀人,真情真境,描写如画。晋、田家诸诗,恐无此真实自然。”

下面分享几首相似的田园诗

唐·维《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唐·杜牧《商山麻涧》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馀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蒨袖儿女簪野花。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纱。

宋·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以上就是小虫子对诗经《君子于役》的学习,有不当之处望指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经君子于役夕阳西下,妇人怀远,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