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柳先知。千百年来,柳在诗人的笔下是报春的使者。李白说“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元稹说“春生柳眼中”。周邦彦说“清明后,风梳万缕亭前柳”。杨万里说“春光都在柳梢头”。这一串串丽词雅句,告诉我们,柳生早春,占尽春光,最先给人们带来春的消息。
是的,经过漫漫长冬的煎熬,人们盼春,探春,寻春。柳是早春重要的角色,自然也就成了人们眼中的宠儿。韩愈的《早春》这样写:“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中用“烟”来形容春柳,别致而耐人寻味。你想,草色青青,近看却无;柳色如烟,飘渺若云。这轻盈淡雅的意境,怎能不让你联想,让你陶醉,让你慨叹呢?
柳色如烟,在北疆,当是每年的清明前后。嫩黄的柳芽点在丝丝缕缕的柳条上,远远望去如梦似幻,如诗似画。一阵和煦的春风拂过,柳条舞动着修长的身姿,如同美女飘逸的柔顺秀发。勾你心魄,撩你心弦,醉你心智。若有微风送来细雨,更是别有一番风姿了。新柳如同刚出浴的小姑娘,柳芽若目,柳叶似眉。湿淋淋的,“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顾盼多情,楚楚动人。
杨柳依依,阅尽人间过往。多少人折柳送别,多少人倚柳守望,多少人望柳思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沧桑,是哀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离愁,是忧伤;“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更是戍边将士对故乡的不尽思念。万条柳丝撩动着万千情思,诗人们看着随风荡漾的青柳,深情和着雨露滑落,沾湿了一页页发黄的诗笺。
当然,柳树下的故事有悲也有喜。“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古人不同今人,青年男女私下相会是有悖世俗的,是隐密的。一对相互倾慕的你情我愿的才子佳人,也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传传红叶,对对暗号,偷偷相见,互诉衷肠。风轻轻,月明明,柳依依,相依相偎,卿卿我我。此情此景,平添了几多浪漫色彩。话说回来,“月为证,柳为媒”,也是很有趣儿的。
柳天生丽质,温柔妩媚,风姿绰约,人们常常把她比着美女。“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李商隐笔下的章台柳,是风流婀娜的淑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笔下的柳是小家碧玉的妙龄少女;而徐志摩的比喻就直接的多,“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从这些美妙的比喻中,我们分明可以看到,柳是美丽的,是优雅的,也是柔弱的。
其实,柔弱,只是柳的表象;刚强,才是柳的内在。外柔内刚,是柳树的真实性格。柳树不与百花争艳,不与松柏争宠。随遇而安,遇水即活。“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是说柳很容易成活。在有水的地方,你无意中插上几根柳枝,不几天,她就会发芽抽枝,长出密密匝匝的柳叶,不像花草那样需要你精心照料。正因为这样,无论是在烟雨朦胧的江南,还是在冰天雪地的北国,在房前屋后,在湖堤河岸,在公园路旁,到处都有柳的身影。
水是柳生活的必需,又是柳自我观照的镜子。水边的垂柳,像碧玉穿成的珠帘,倒影在水中,时静时动,逗得水中的鱼儿,游来窜去,姗姗可爱。无风的时候,金柳映在如镜的水面上,姿态素雅,正如豆蔻年华的大家闺秀,在那里若有所思,孤芳自赏。风是柳的情人,柳是风的知己。风为柳生,柳为风舞。风摇着柳煽情,柳依着风撒娇。风拂杨柳,含烟吐翠。绰绰约约,缠缠绵绵。“年年春风媚杨柳”,岁岁杨柳戏春风。郎情妾意,风情万种。
柳树浪漫、潇洒、轻盈,但又极其平凡普通,和榆树、白杨一起,被北疆人称为三大平民树种。我们校园的前庭就有两排高大的柳树,这个季节,黝黑的树干上已长出万千嫩枝,碧绿碧绿的,如同一把把巨大的伞盖,遮天蔽日。微风拂过,绿绦曼舞,犹如舞台上的黑衣壮汉托举着长袖善舞的女伴,在春风中律动,说不尽的妩媚,道不尽的柔情。树上的鸟儿唧唧喳喳,树下的坪草萋萋离离;楼内的书声平平仄仄,楼外的花儿红红火火,映衬着这朦朦胧胧柳烟,真是柳暗花明,鸟语花香,好一个早春美景!
每逢中考高考学考,柳荫下聚集着数以千计的考生,他们在柳树的荫庇下走向了人生的拐点,这些柳树也成了他们一生中的绿色的梦。但愿他们也能像柳树一样,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随遇而安,处世淡定。该刚则刚,该柔则柔,刚柔相济。如果把柳作为人生这部大书中的一枚书签,多年以后拿出它,该是一种温馨的回忆吧?
柳色如烟,思绪亦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