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折柳,你只知道辟邪看看古代人用柳枝干 [复制链接]

1#

柳树杨柳目,杨柳科,柳属,常见的景象是微风拂过,杨柳依依。之所以称为杨柳,是因为皇帝隋炀帝杨广下令在运河两旁栽种柳树,并亲自栽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

柳树,又名“杨柳”,有垂柳、旱柳、杞柳等不同品种。不论哪一种柳,长得都很漂亮,《诗经·小雅》中的《采薇》诗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吉祥的柳枝

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柳树成为了民间吉祥之物。佛界认为,柳枝充满神性,如南海观音的形象为一手托净水瓶,一手拿柳枝,为人间遍洒甘露,祛病消灾。古人迷信“柳可驱鬼”,故柳树又有“鬼怖木”的别称。南北朝时,民间已出现了门前插柳的风俗。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唐宋时,清明节“插柳”、“折柳”、“戴柳圈”的风俗已形成,在宋代,就可以见到清明时节,家家以柳插于门上,以祈平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洁牙齿的工具

中国人自古注重牙齿保健,并转而美女的评价标准中,牙齿就占一项。例如《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美女牙齿“齿如瓠犀”,即指牙齿要如同葫芦籽儿一样整齐洁白。因为古代没有牙刷,中国最早的牙齿洁具是杨柳枝,在晚唐时期,人们都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很方便的牙刷。

古诗词中的意象

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便是离别,杨柳的干种风姿,万种风情,无不洋溢着诗意。历代文人墨尤其宠爱它,以柳入诗的大概不下千首。一些离别的诗中柳更是频繁出现。“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折柳送别”是古代的一种习俗,就是在与亲友分别的时候折下一枝柳枝送给即将远行的亲友,以示挽留和祝福。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更妙:“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可谓是闻笛声而唤起乡愁。柳树载满了离愁苦闷,和朋友的依依不舍。

折柳赠别的习俗最早出现在汉代,在唐时最盛行。以折柳表是因为“柳”与“留”谐音,因此表示挽留之意;而且,柳比其他的树种都强,朋友家人送行折柳相送,也表示希背井离乡到新的地方能像离枝的柳条一样,很快地生根发芽新的环境。

柳树又是春天的标志,能给人欣欣向荣之感,因为向往美好的意思。比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贺知章的那首《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其中充分表现了柳叶的精致之美,歌颂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杨柳又代表着男女爱情和相思之苦。比如欧阳修《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而在《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借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气象差别来表达自己对那人的思念。杨柳妩媚婀娜,摇曳多姿。体现了女孩子的温婉如玉,巧丽可爱;纤细轻柔,体现了男女相思的绵绵不断,但又被现世阻挠地随风飘摇。

你还知道哪些柳树的其他事情吗?不妨写下来,如果有什么想法或意见,也欢迎在评论中和小编交流。小编会定期更新人文文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