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柳的寓意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专科去哪家医院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柳作为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植物,无论是树下乘凉还是端午祈福都一直在我们的生活着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我们对于柳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原因在于我们的文化中对于柳有着众多的描绘,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无一都在表达作者在那个时代当下对于柳最直观的感受,今天我们来系统谈谈柳在我们传统认知里的寓意。

一、女子面容姣好体态优美

柳在形容女子的时候,主要从两方面形容,一是腰肢;二是弯眉。

柳枝纤细,体态优美,常常用于形容女子体态优美或漂亮。如温庭筠在《南歌子》写到:“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意为:流转的眼眸,清澈动人,纤细动人的腰肢,如翠柳般婀娜。

唐彦谦《垂柳》:“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意为:垂柳绊惹着春风翩然起舞别有一番情怀,在这个世界上飘逸之美还有什么能与之比肩呢?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可楚宫中的嫔妃们为使腰肢也像垂柳般纤细轻盈,宁愿忍耐饥饿,甚至白白饿死。

以上两位唐代诗人均以柳来形容女子身材纤细,体态优美动人。

欧阳修《阮郎归踏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青。”意为:青青的梅子,才豆粒一样大小,细嫩的柳叶,像眉毛一般秀灵。春日渐长,蝴蝶飞得多么轻盈。欧阳修以柳叶喻弯眉,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柳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二、分别留恋依依不舍

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碟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意为:准备分别离去,不先扬鞭策马,却取折柳相送,长笛送别,离别愁苦惹得远行的人不禁动容。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留折。”意为:柳条笼着烟雾,总是那么轻柔地随风摇曳,无数丝条都在拂拭着落日的余晖;为了报答行人,请不要把它折光,一半留着送行,一半用来迎接行人的回归。

周邦彦《兰陵-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意为: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

张先《江南柳》“隋堤远,波急陆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mei四声)亦愁生,何况自关情。”意为:水路水急,陆路微尘,自古以来柳桥之上多离别,见到别人送别尽管不是自身也感伤离愁,何况此时此刻要与你分别,如何能不感伤。

从以上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可以看到,柳拥有表达感伤离愁送别的含义,其实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在人民的生活实践中被赋予了,再经由后来的文人骚客表达离愁别绪,赋予了柳更加鲜明的含义。

三、表达辟邪之义

柳所表达驱邪的含义在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尤其是清明节,家家户户折柳枝插于门上,驱邪祈福,这种现象尤其在农村较为常见。

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意为:取柳枝插在门户之上,可以使鬼邪不敢进入家门。

刘若愚《芜史》写道:“清明日,戴柳枝于发”意为:清明那一天,把柳枝戴在头上,祈福避凶。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唐中宗三月三日赐群臣细柳圈,戴之可免虿(chai四声,指蝎子一类的毒虫)。”意为:唐中宗在三月三日那一天,赐给文武百官柳枝做成的圈,让他们戴在头上可以免受毒虫的侵害。

由此可见,柳用于驱邪祈福早在北魏时期人民就开始意识到了,并在生活实践中践行,后来的发展到统治阶级,使其成为了全民均认同的一种公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